• 首页
    • 最新动态
    • 通告(教师)
    • 通告(学生)
    •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 基地简介
    • 历史沿革
    • 名誉主任
    •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 科研团队
    • 研究人员
    • 基地专家
    • 博士后
    •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 智库动态
    •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 《南山智库》
    • 《成渝蓝皮书》
    •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 首页
    最新动态
    通告(教师)
    通告(学生)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基地简介
    历史沿革
    名誉主任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
    研究人员
    基地专家
    博士后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智库动态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南山智库》
    《成渝蓝皮书》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导师风采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正文

中心廖元和教授就重庆如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接受两江观察采访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2日 10:20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 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
就此,两江观察邀请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研究中心博导廖元和 教 授、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教授 进行解读。

“韧性”为何如此重要
两江观察:从2019年起,重庆连续4年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强调要“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对此你怎么看?
廖元和:这是抓住了关键。只有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才能在突发事件和风险发生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保持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繁荣兴盛的格局。

就重庆而言,重要的是要认清在全国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分工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增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韧性、核心竞争力、高端性、创新性和融合性。
黄庆华:是的。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疫情等负面影响,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稳定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极为关键。只有增强了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才有可能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两江观察:以问题为导向,你觉得重庆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黄庆华:我个人认为,存在3个主要问题:

从第一产业看,基础较为薄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对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从第二产业看,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重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比如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进程仍然较慢,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接续动能转换也略显不足,较大部分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从第三产业看, 重庆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比如金融、保险、咨询等专业现代服务的发展仍然不足,供需错配问题较突出。

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有以下路径:

一是弥补上述产业发展短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农业持续赋能。

三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廖元和:构建重庆现代产业体系,既要扬长,又要补短。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优势等是重庆之长,而 人才短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之一。补齐人才短板,一靠引进,二靠培养,三靠形成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良好生态。

制造业竞争力是重中之重
两江观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排在首位,对此你怎么看?有何建议?
廖元和:制造业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只有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医药、材料、消费品工业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重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才有基础,甚至可以说才有可能。

从主导产业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是国家大力扶持的,有条件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接下来, 这些主导产业要以创新为引领,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增强研发力量,建立国家级的科技研发与创新中心,掌握核心技术和先进关键技术;二是在集成电路、电子核心元器件、数控机床等领域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以此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

从医药、材料、消费品等优势产业看,一要培育具有规模效应的品牌产品;二要优化空间布局,发挥各区县比较优势,形成优、精、特,避免“遍地开花”“低质重复”;三要集中资源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
黄庆华: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我提出以下5点建议: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再造。积极对接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五基”领域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一批重点产业园,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问题,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二是实施保链稳链工程。通过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成长性好、技术先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保链稳链。
三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好市级重点产业园,促进战新产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深度融合,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上下游配套生产体系。
四是抓实产业链升级重构。创新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构建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产业链智能化改造,推动转型升级。
五是突出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特别是推动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材料、消费品工业等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经济重在融合
两江观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大趋势,重庆如何结合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
黄庆华: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构建新的产业形态,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有利于缓冲经济下行压力,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就重庆而言,关键在于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方面,要加速软件产业发展,突出工业软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重点方向;要深化智能制造实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要推进产品智能升级,主动匹配消费者消费升级;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
在政策引导方面,要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加快完善数字经济的政策和制度体系,重点从政策渗透能力、政策支持力度、监管方式三个方面着力。

文章来源:两江观察


上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就成渝共筑高质量增长极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
下一条:中心副主任饶光明教授就加快建设成渝双城“绿色经济圈”接受重庆日报采访

【关闭】

电话:023-62769540
Email:cjsy@ctbu.edu.cn

常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 重庆市社科联 重庆市教委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暨南大学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处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 山区土地利用监测与规划管理研究中心
  • 官微二维码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田家炳书院 邮编:40006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 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