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重庆、四川联合发布批复,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以下简称高竹新区),打造区域协作样板。这是川渝共同批准建设的第一个省级新区,是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新举措。
高竹新区显得极“小”,其幅员面积不过262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成渝地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将探索“适度分离”的重任交给这个“小”的高竹新区,能行吗?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易淼教授就此接受两江观察采访,易淼教授认为,“小”有小的优势:
第一,从实践探索的可行性看,试点覆盖面积小、内部行政区之间竞争程度小、行政区层级结构和利益格局相对简单的区域往往更容易取得探索成效。
第二,从两地合作的基础看,高竹新区自身的基础条件较好。高竹新区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果园港、火车北站、邻水县城都只有几十公里距离,属于重庆半小时通勤圈。高竹新区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入驻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配套重庆汽车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第三,从顶层设计的要求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将广安纳入到了重庆都市圈建设范围内,高竹新区所涉及的渝北和广安之间合作交流密切,经济相融,长期以来都保持着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
高竹新区可以借鉴外地经验,更应大胆创新,为开拓更加广阔的协作发展铺平道路。
易淼教授表示,高竹新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难点和堵点,探索出自己的路子:
第一,在管理机制方面,既要最大限度用好“分离适度”这个度,又要能调动各方积极性,要结合自身区情,在高竹新区管理机构设立、管理权限赋予、发展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索。
第二,高竹新区与重庆主城区之间通道质量不高,“近而不快”的问题突出,必须加以解决。
第三,做好财税分享机制创新,各行政区要在统筹协调,实现投入共担、利益共享方面找到合适的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易淼教授建议:
一是对标雄安新区、天府新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学习借鉴建设经验,科学设立高竹新区管理机构,加快探索符合区情的经济管理权限、社会管理事务与行政区范围适度分离机制。
二是保障资金,舍得投入资源。尽快推进川渝大道建设等高竹新区重大交通项目,并创造条件推动高竹新区融入重庆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将高竹新区轨道交通建设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和《重庆市轨道交通“十四五”建设规划》。
三是探索高竹新区财政协同投入机制和财税利益分配机制,不仅要充分考量财力状况,按比例注入开发建设资本金,创新投入方式,统筹用于区内建设,而且要协商制定财税利益分成办法,对高竹新区合作效应带来的财税利益实行共享。
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树立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维,贯彻“一体化”理念,在“适度分离”的要求下,打破川渝两地固有的行政壁垒,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市场,激发各类主体内生动力,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出更多成功的经验。
文章来源:两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