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通告(教师)
    • 通告(学生)
    •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 基地简介
    • 历史沿革
    • 名誉主任
    •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 科研团队
    • 研究人员
    • 基地专家
    • 博士后
    •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 智库动态
    •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 《南山智库》
    • 《成渝蓝皮书》
    •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 首页
    最新动态
    通告(教师)
    通告(学生)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基地简介
    历史沿革
    名誉主任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
    研究人员
    基地专家
    博士后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智库动态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南山智库》
    《成渝蓝皮书》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导师风采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培养动态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培养动态 >> 正文

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唐菁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 15:01

2024年9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唐菁等在重要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论文《农业碳补偿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其主要观点为: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分析其空间分布、空间辐射和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结合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农业碳补偿率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农业碳补偿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总碳汇仍不足以覆盖碳排放,且上、下游领先,中游落后;②中心城市自东向西演化趋势明显,分布格局演变为成都一极,苏州、长沙、武汉等八核心,杭州、岳阳等多点联动的“一极八核,多点带动”格局,上、中、下游“分区域,多核心”的趋势越加明朗;③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整体呈现协同演进的格局,上游城市协同互动减排增汇的趋势更加显著;④农业内部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碳补偿率的促进作用不仅来自直接效应,还有部分来自反馈效应,且邻近城市的农业内部结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均有利于本地区碳补偿率的提升。基于该研究结论,建议创立农业碳中和示范区,领先城市与追随城市、边缘城市“强弱扶持”,加大区域间协同互动减排增汇力度,以“区域”带动“大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



上一条: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获第九届校长荣誉奖
下一条:第四届博学杯学术论文征文比赛成功举办

【关闭】

电话:023-62769540
Email:cjsy@ctbu.edu.cn

常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 重庆市社科联 重庆市教委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暨南大学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处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 山区土地利用监测与规划管理研究中心
  • 官微二维码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田家炳书院 邮编:40006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 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