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GDP(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93.15亿元,同比增长5.7%。在38个区县中,渝北、九龙坡、江北、涪陵、渝中、江津合计以超1.1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撑起全市三分之一的增长版图;万州、沙坪坝、巴南、南岸等也以GDP超千亿元的姿态拼搏奋进,堪称支撑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指出:“大区大县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这一定位明确了大区大县在重庆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使命。
从区域经济格局来看,大区大县往往拥有更雄厚的产业基础、更优质的科创资源、更成熟的开放平台以及更完备的治理体系,肩负着产业发展、改革开放、要素统筹、风险防控等多项使命,是城市系统运行的“骨架”和“引擎”。
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大区大县如何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持续发挥“挑大梁”作用,已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带着这份责任与使命,这些区县正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为,奋力在主战场上攻坚发力、勇挑重担,为重庆经济的向上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谱写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前不久落幕的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渝北揽获11个新项目,合同投资175.5亿元;江北签约7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达166亿元;涪陵签约6个项目,协议资金162.07亿元……投资热度的持续升温,映射出大区大县在资源要素、产业生态、城市功能等方面强劲的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易淼看来,大区大县挑大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的“压舱石”与增长的“主引擎”,对全市稳增长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枢纽”与“支点”,这些区县需要提升城市能级,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成为区域内的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高地和公共服务高地;三是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这些区县需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承担攻坚任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事实上,重庆的大区大县各具特色,它们有的是工业大区,有的是商贸大区,有的是金融大区,都以无可替代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挑起了产业结构之梁、发展质量之梁、未来前景之梁。
在经济增长层面,大区大县贡献突出。
2024年,渝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居全市第一;九龙坡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全市、全国水平,成为重庆第二个GDP超两千亿元的经济大区;渝中经济密度西部第一,保险、期货、征信、金融租赁等机构数量和规模均保持全市第一;江北的商品销售总额、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保持全市第一;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量全市第一;云阳的GDP连续7年位居全市12县之首……在经济发展各个维度,大区大县都以“硬核”数据,诠释着“挑大梁”的分量与责任。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大区大县率先突围。
在涪陵,先进材料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引智”与“引资”并重,涪陵建成重庆首个千亿级材料产业集群,为“再造一个涪陵工业”提供了强大动能。
江津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推动存量企业向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的蜕变路径。
万州2024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5%以上,越来越多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中,大区大县始终勇立潮头。
位于渝北的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飞机棉”——隔音隔热玻璃纤维棉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供应商;全球五百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携手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九龙坡打造全球首个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中心;作为我国民营疫苗龙头企业,位于江北的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建成重庆、北京、合肥三大研发生产基地、多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创新孵化中心……这些来自不同区县、不同行业的创新案例,共同构成一幅星罗棋布、亮点纷呈的科技创新群像。
一组组数据,是实力的体现;一个个故事,是动能的写照,它们共同折射出大区大县蓬勃发展的活力,也预示着这座城市更加广阔的增长空间。
今年一季度,重庆的GDP同比增长4.3%,渝北、万州等实现GDP同比增长突破6%,在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的大势中起势有力,充分展现了“挑大梁”的担当与成效。
实际上,块头越大,增长越难。对大区大县而言,经济体量大、起点高,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来之不易,既要稳住存量,更要挖掘增量;既要攻坚改革,又要守住风险。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此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大区大县要怎样才能更好挑起未来发展的大梁?
“在这关键阶段,大区大县需立足当前发展基础,既要确保‘十四五’目标圆满收官,又要前瞻性布局未来竞争力。”易淼说。
从今年各区县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数大区大县都将GDP年度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高于2024年全市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挑大梁”“扛起大区担当”“充分展现大担当、大作为”等表述,普遍出现在大区大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出它们对“挑大梁”的强烈使命感。
今年一季度,重庆的GDP同比增长4.3%,渝北、万州等实现GDP同比增长突破6%,在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的大势中起势有力,充分展现了“挑大梁”的担当与成效。
实际上,块头越大,增长越难。对大区大县而言,经济体量大、起点高,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来之不易,既要稳住存量,更要挖掘增量;既要攻坚改革,又要守住风险。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在此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大区大县要怎样才能更好挑起未来发展的大梁?
“在这关键阶段,大区大县需立足当前发展基础,既要确保‘十四五’目标圆满收官,又要前瞻性布局未来竞争力。”易淼说。
从今年各区县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数大区大县都将GDP年度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高于2024年全市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努力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挑大梁”“扛起大区担当”“充分展现大担当、大作为”等表述,普遍出现在大区大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出它们对“挑大梁”的强烈使命感。
文章来源:《当代党员》2025年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