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重庆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举行。新年伊始,重大项目就上演“大冲刺”,都有哪些突出亮点?此次开工投产的有30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860亿元,其中交通领域今天开竣工项目共有6个,其中就包括备受瞩目的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也就是市民们非常熟悉的“菜园坝火车站”,这座陪伴重庆70多年的火车站,未来将如何焕发新生,首先来打开这份属于重庆人和重庆城的老记忆。
站在菜园坝大桥前,往下俯瞰,可以看到被重庆人习惯称为“菜园坝火车站”的重庆站,从外观上,和过去没有太大区别。它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的起点,陪伴重庆人70多年,承载着城市记忆。
时光回溯到1952年,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菜园坝地区成为重庆火车站的铁路港口。此后,重庆站建成投用,又陆续接入川黔铁路、襄渝铁路、兰渝铁路等,并经历多次改扩建。从此,站房上的“重庆”两字,成为迎接着一代又一代山城人“出发”与“回归”的精神地标。
曾经的重庆站,是城市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而随着铁路不断发展,随着重庆北站、重庆西站建成投用,往日的喧嚣日渐变得沉寂。2022年6月20日,“服役”70载后,重庆站终于按下“暂停键”,正式停办客运业务。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难分难舍,另一方面,彼时的重庆站已经很难满足百姓的出行需求,地形狭窄、站房老旧,当时重庆站,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尽头站”之一,铁路受到山峰和长江的阻隔,不再向前,铁轨也就在站房前终止了。离别不说再见,只为更好相逢,从开工到未来建成完工,这座承载老中青三代重庆人记忆的火车站会是什么新模样?来听听设计师的揭秘。
沉寂两年间,重庆站的涅槃重生一直在细致规划。怎么改?从城市视角出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是一大特色。车站改造,以“站城融合、畅通便捷”为理念,是全国独有的“山、水、站、城”四维创新融合的车站。
未来,车站将引入城轨快线26号线和27号线、轨道交通18号线。车站周边也计划新建兜子背立交、局部改造菜园坝立交和菜袁路,缓解菜园坝片区交通压力。
主体工程开工后,预计在2027年项目建成,实现渝厦、渝万高铁与既有成渝高铁在重庆站贯通运营。
今天举行的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304个项目中,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8个,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城建、交通、民生等领域,除了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还有多个重量级交通项目开通、开工。
今天,全市首条高铁、市域铁路、地铁“三铁”融合示范线璧铜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为渝西地区再添一条连通中心城区的市郊铁路。
长江上游唯一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货轮的深水良港和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于今天建成验收,这意味着新田港的吞吐能力将从625万吨,跃升到2100多万吨。
作为重庆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渝湘复线高速建设也迎来重要进展,今天上午十一点,渝湘复线高速巴南至武隆段、彭水至酉阳段建成通车。
除了开通投用,今天还有多个交通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包括沿江高速南线一期工程、渝宜高铁、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等。
新年伊始,重庆就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而稍早之前,去年底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超常规举措扩投资促消费,一季度重大项目中还有怎样的“超常规”亮点?在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毅看来,一是投资规模的“超常规”:这显示了重庆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的投资决心。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启动,在年初就能为全年经济发展定下积极基调,预期会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长动力。二是投资领域的“超常规”:本次重大项目涵盖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三大领域,牢牢把握住了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的工作导向。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和数实融合等领域的投资,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重庆的高端制造业将得到更强的支持,尤其是交通和城市更新方面的投资,不仅能提高生产和流通效率,还能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和生活体验,这会让大家更有消费意愿。投资和消费互相促进,形成“双轮驱动”,为重庆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新年伊始,重庆就以攻坚之势、奋进之姿,全力推进首季“开门稳”“开门红”,这些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既是新动能发力的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韧劲所在。今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相信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就一定能跑好全年高质量发展的“这一棒”!

新闻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