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揭晓,相比以往,此次科学技术奖进一步突出产学研创新,获奖项目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占比达到了56%。目前,我市正在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如何实力“出圈”,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半封闭的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来自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生,正现场展示自动驾驶技术。
在仙桃数据谷,“人、车、路、网、云”的完整链条,为师生们开展实习实训、技术验证、产品测试、创新创业等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园区,学院还与长安软件、传音通讯、中科创达等软件企业达成合作,校企共建“长安智能汽车班”“传音智慧终端班”“中科创达特训班”,实现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融合。
如何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升级版”,重庆提出,打造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校友经济、创新氛围“五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推动专业、就业、创业、产业“四业”联动,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目前,全市高校已签约华为、长安、赛力斯等200余家企业,50余家科研院所和20余家各级政府机构,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我们再走进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看看那里的研发项目。
在西南大学,张盛林教授团队,正在持续攻关魔芋的新品种选育技术。
在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当地打造全市首个环大学人才创新服务港,服务岗集人才认定、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激励更多的高校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在重庆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同样由研究团队成立的重庆塔科智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光电工程学院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发出“分布式光纤监测分析仪”,这种仪器把光纤光缆作为传感神经网络,为长输油气管道、智慧风电设施和道路桥梁进行安全预警。
“五位一体”生态系统,蕴含着五大方面的“升级”任务,比如在升级推动创新创业方面,重庆提出要集中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尤其是做好“一站式”服务;在升级促进成果转化方面,重庆提出高校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科技成果“以权代股”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再比如校友经济方面,重庆也推出系列举措,鼓励成立校友联盟等组织,通过校友联盟与创业联盟的融合,搭建广阔创业平台。以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为例,已累计溢出2500多项科研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0%,累计孵化创新主体近1000家,带动2万余名毕业生在成渝地区创业就业。目前,我市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已初见成效。
市科技局介绍,我市已启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文理学院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并激发其他区域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N所大学竞相发展,推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100个孵化载体,入驻2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组建各类创投基金40亿元,孵化培育近3000家科技型企业和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被誉为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引擎,打造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重庆也提出大力探索“以权代股”改革,如何打通其中的堵点,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易淼教授看来,在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方面,要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评价、处置及转化审批、备案、考核等区别于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并且进一步扩大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机制,开展技术开发和市场需求对接、科技成果和金融资本对接,完善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体系,对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人员进行分类激励。最后,还要落实好尽职免责机制,建立相应的容错和纠错机制,探索通过负面清单等方式,来制定勤勉尽职的规范和细则,激发相关高校院所的转化积极性和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我市相关部门表示,将持续深化以优秀人才、创新团队为牵引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改革。以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契机,我市还大力推动大学周边业态调整,让闲置厂房变身创新工场,让犄角旮旯街区变身时尚创业场所,这是一场向“新”而动的改革,我们期待涌现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
来源:重庆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