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轮驱动”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林黎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低碳出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是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一环;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要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前提。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要坚持“强意识、抓技术、建机制”的“三轮驱动”思路,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树立绿色发展观念,使人们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理念,实现低碳、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意识引领行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力量。绿色消费的核心是要求人们适度消费,实现从环境损害型消费向环境友好型消费转变。提升绿色消费意识,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要依靠“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学校引领力”的有效联动。一是政府要加大绿色消费宣传力度。弘扬节约之风,反对浪费行为,鼓励低碳出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引导人们养成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习惯。既要充分利用传统宣传形式,广泛开展绿色消费的主题活动、警示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持续开展节约示范单位、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评选等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创建活动;也要用好用活新媒体技术,以智博会为载体,推动绿色智能消费,加强“重庆生态环境”官方微信微博、“渝小环”抖音号推广,通过微电影、短视频等原创作品,拓宽宣传渠道,引导绿色消费。二是企业要提供绿色产品信息。企业要为消费者普及绿色产品知识,提供绿色产品信息,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及辨识能力。同时,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要积极传递绿色理念,提升消费者绿色意识,推动消费者合理消费。三是学校要加强绿色消费观教育。将勤俭节约、低碳出行、垃圾分类融入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打造“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技术是绿色生活的支撑力,创新是绿色生活的推动力。一是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住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契机,依托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机构,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明确企业环保责任、制定标准规范、认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建设绿色技术创新示范单位。深化绿色技术创新“三链”融合,优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阶段的衔接,加快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二是把绿色贯穿产品生产全周期,优化绿色商品供给结构。要贯彻全流程绿色理念,生产环节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包装环节鼓励利用可再生材料,销售环节严格执行“限塑令”。加大绿色产品研发投入,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扩大绿色消费市场,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打造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网店,建立商场、超市、网店的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搭建流通企业与绿色产品供应商的对接平台,促进绿色产品销售。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绿色生活保障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绿色消费约束机制。严格执行《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重庆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等倡导绿色消费的法规条例,尽快制定和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制度、标准和政策。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于严重奢侈浪费行为和损害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体系,加强绿色产品质量监管。增加绿色消费有关要求,明确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等主体依法履行的责任义务。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落实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政策,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的消费者给予节能补贴。健全低碳出行激励机制,升级“绿行重庆”平台,建立重庆全民低碳出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市民绿色出行数据,实行碳积分奖励机制。建立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加大绿色产品标准在政府采购中的运用,按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集中采购,明确绿色产品采购比例。继续完善我市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加速创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消费信贷支持。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XJY010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