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社科规划办的消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9AJY016)结题鉴定为优秀等级。成果主要完成人为李敬、刘洋、肖伶俐、王琴、李颖慧、付陈梅、云梦丽、王丽纳、吴明、陈一明、丁可可、汤维晋、冯亚玲和刘磊等。
项目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理论、新思路和新范式”进行了深入探索。根据乡村振兴的新需求和新特征,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新框架。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了随机行动者网络动力学模型,从金融全口径和农业全产业链的角度揭示了金融的支农效应。构建了城乡融合的农业价值链金融制度,研究提出农村金融服务的模式创新路径。构建了金融“供给领先”与主动引导机制,研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式创新路径。将现代技术引入农村金融,提出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从激活农村大量“沉睡”资源、推动农村资源资本化、发挥金融促收共富作用视角,研究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农村金融服务的功能创新。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等多种理论分析方法,将投入产出表、网络分析法、基于随机行动者的网络动力学模型等前沿分析技术引入农村金融研究领域,将区块链技术、信用卡技术、互联网金融等引入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在理论研究中,引入大量第一手案例分析资料。在研究方法上尝试了农村金融的新范式。本研究通过大量田野调查,获得众多实地调研资料,建立了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案例库,其中国内案例30个,分别为8个农业价值链金融创新案例,8个基于数字技术的科技金融创新案例,10个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金融创新案例,4个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保险创新案例。此外精选了10个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案例。
项目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理论和应用性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约40万字。《中国国民经济循环:结构与区域网络关系透视》《农业价值链金融包容性发展: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可从三方面着力》《绿色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机制、困境、路径》《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分析》等15篇阶段性研究论文在《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科学学报》《改革》《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研究》等权威和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发挥金融赋能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四个建议》《让农民顺利“进城”,让城里人有序“下乡”,促进城乡人力资本融合发展》2份决策建议获得市政协提案立项,并得到市金融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采纳应用。《发挥金融赋能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三个建议》通过《南山智库》报送领导决策参考。
研究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成果既可作为政府决策参考,又可为金融机构设计金融产品提供支撑。成果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壁垒,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