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通告(教师)
    • 通告(学生)
    •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 基地简介
    • 历史沿革
    • 名誉主任
    •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 科研团队
    • 研究人员
    • 基地专家
    • 博士后
    •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 智库动态
    •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 《南山智库》
    • 《成渝蓝皮书》
    •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 学术成果
    •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ENGLISH| 重庆工商大学| 信息门户|
  • 首页
    最新动态
    通告(教师)
    通告(学生)
    公示栏
  • 基地概况
    基地简介
    历史沿革
    名誉主任
    现任领导
  • 党建工作
  • 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
    研究人员
    基地专家
    博士后
    诚邀英才
  • 智库建设
    智库动态
    《重庆高校哲社咨政专报》
    《南山智库》
    《成渝蓝皮书》
    成渝产业云图
  • 学术动态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 学科与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导师风采
    培养动态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 数据资源
  • 社会培训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学科与人才培养
  • 学科建设
  • 导师风采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培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人才培养 >> 正文

中心副主任易淼教授就我市如何做好“国际化”接受重庆日报专访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 09:12

重庆做好“国际化”这篇大文章要补短板锻长板

国际化程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高度。9月23日召开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化,把短板补上、把长板做优。走向国际,拥抱世界,建设国际化城市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主城都市区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使命。如何补短板、锻长板,做好“国际化”这篇大文章?重庆日报思想周刊专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易淼教授等学者。

重庆日报: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是重庆迈向国际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营商环境打造上展现“国际范”?

易淼: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提高重庆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强化系统意识,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面向国际的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系统打造投资便利、要素通畅、政务规范、法治健全、宜商宜居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二是强化规则意识,进一步提升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的契合度。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方面实行更高标准规则,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新优势。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外资管理和服务水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健全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让重庆成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目的地。

重庆日报: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必须有国际化的交通体系作支撑。怎样提速打造互联互通“大枢纽”,疏通出海出境“大通道”?

易淼:要大力推进通达便捷、多元联动的现代化互联互通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国际化联通基础。一方面,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加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依托现有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构建。另一方面,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进一步疏通出海出境“大通道”。依托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建设,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

重庆日报: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是提高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在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该如何发力?

易淼: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发力:一是大力促进国际金融资源集聚。加快“江北嘴—解放碑—长嘉汇”金融核心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的高质量集聚,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来渝创业,形成金融企业集群的成本优势和创新氛围。二是有效发挥开放平台优势。用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平台优势,有序推进中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探索共建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产业园。三是充分释放新金融的驱动力。抢抓新金融发展的“风口”,加快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和创新监管试点,让新金融充分赋能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重庆日报:重庆被称为“8D魔幻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怎样立足自身特色打造都市旅游发展升级版,进一步彰显“重庆味”?

易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潜“重庆味”:一是依托特有的自然山水,突出巴渝山水特色,充分彰显重庆山水韵味,用“重庆味”串联起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二是依托特有的人文资源,加强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把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充满“重庆味”的文化元素植入到旅游景区和文旅产品中,充分彰显重庆独特的文化魅力。三是依托特有的生活场景,提炼文旅元素,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提供“市井生活”的文旅体验,在返璞归真中打造接地气的文旅精品。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2021年10月14日思想周刊)


附件:

  • 附件【10-14易淼.pdf】 已下载次

上一条: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举行2022年“两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下一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接受重庆新闻联播采访,谈重庆如何更好发挥带动作用

【关闭】

电话:023-62769540
Email:cjsy@ctbu.edu.cn

常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 重庆市社科联 重庆市教委 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暨南大学 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重庆工商大学科研处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 山区土地利用监测与规划管理研究中心
  • 官微二维码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田家炳书院 邮编:40006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 202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