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重庆发布《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进程中,重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副主任李敬参加“重报圆桌会”接受重庆日报采访。
针对“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过程中,重庆优化营商环境的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李敬研究员认为,近两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今年还专门引发了《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重庆在政务环境建设方面值得肯定。针对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电用水用气用网,财产登记、纳税、跨境贸易、办理破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及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等方面,有非常大的改进。不过,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市场环境建设、法制环境优化、国际化生活环境品质方面,重庆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尤其是城市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国际化形象还要大力构建。我们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及其他国际化设施还比较少,这会影响重庆的开放氛围。下一步,重庆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针对“提升重庆内陆开放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应该有哪些作为?”李敬研究员指出,一是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严格执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准入制度,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程序和手续简化、适用法律和规定协调、基础设施标准化,为投资贸易创造协调的、透明的、可预见的环境。二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三是优化法制环境。营造司法机关依法执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各类企业依法经营的良好环境。建立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建立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优化生活环境。突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按照宜居、宜业、宜游需求,建立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和生活品质全面提升的国际化大都市。此外,重庆应加强营商环境的监测与评估,建立营商环境发布机制,加强营商环境宣传。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