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强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区域、行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安排400亿元;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
经济日报智库报告第13期推介了中心研究人员许岩副教授的重要学术成果。
市民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许岩在《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3期《市民化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共同富裕——对“农转非”居民工资同化过程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保障工资收入公平方面具有较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市民化应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首先,市民化使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更加公平地参与城市化进程,更加平等地分享城市化红利,具有较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应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破除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着力点。其次,考虑到“农转非”居民实现工资同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较长时间周期,因此,城市部门的劳动就业政策需维持市民化前后政策的延续性,不仅要继续保持对农民工群体的利益关切,还要对新近获得城市户籍的“农转非”群体给予足够关注,以加快其完全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此外,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量不同“农转非”群体的异质性特征,重点关注那些就业市场表现较弱、劳动力技能较低的“农转非”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指导和就业培训,防止人力资本不足引起新的职业固化和工资固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