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市委常委会召开的扩大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重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从成渝经济区建设到成渝城市群建设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直以来对成渝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重庆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并获得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明确赋予“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此基础上,重庆应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两中心两地”,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在加快推进重要经济中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重要经济中心建设。一是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加快完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继续强化重庆港主城港区功能,积极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打造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西部地区中心枢纽载体作用。二是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带动整合经济圈优势资源,协同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产业链与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以及生态链的精准对接,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三是深入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特别是提升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强化经济中心的辐射效应。
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重庆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协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资源配置优化,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强大动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重点突破创新链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在西部地区引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二是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遵循分工协作、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理念,积极联合各方创新力量,共同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协同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和科研资源共享,实现创新发展能力的有效凝聚。三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要加强科技人才引育,完善高端人才激励政策和青年人才培育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壮大创投基金,有效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服务质量。
在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重庆要继续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创新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走在前列,同时继续夯实内陆开放高地基础,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一方面,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协同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秩序,共同推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通过体制机制一体化逐步破除内部行政壁垒。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开放通道,拓展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国际通道,着力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开放质量,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企业“走出去”质量,以高标准推动对外开放新增长点培育。
在加快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中展现新作为。重庆要大力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和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乐业、生态优美、安定有序的城乡生活环境,加快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扩大优质教育供给,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同时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化水平,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宜居生活提供基础支撑。二是走深走实“两化路”,协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在生产方式上推动绿色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绿色信息化和绿色农业现代化,在生活方式上倡导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以及绿色出行,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三是提升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推动城乡形成生活宜居、生产宜业、生态宜人的“三生融合”空间格局,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作者:易淼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