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2018•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我校新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古屋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与会。此次研讨会由我校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院和产业经济研究院承办。会议先后由我校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崇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主持。
我校校长孙芳城教授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重要决策定调。近年来我校围绕着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作了题为“如何认识全要素生产率”的主旨报告。汪同三研究员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要素,并要探索要素的综合集成,这在当今中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研究员提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讲的“五个关系”作为长江经济带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要将绿色和发展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同时,他表示要更多地发挥市场导向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名古屋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薛进军教授分享了他从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获得的启示——经济学与气候变化的融合。薛进军教授结合长江经济带分别从理论支撑、时代背景、理论创新和技术线路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建设绿色长江经济带的思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林桂军教授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特征、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一体化地理格局、长江经济带一体化问题等展开了讨论,最后提出应从价值链分工视角助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作了题为“转型进程中的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报告。潘家华研究员从自然资产和货币资产的转化、资产的积累和负极(合)、人的因素即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的增长以及健康生态的发展等这四个方面指出了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研究员针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五个难点思考,即如何把企业政策和社会政策联系起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规模很大但梯度差距非常显著、产业的集中度高但同质化严重、东西部之间的枢纽不够健全等问题。
南开大学郝寿义教授认为,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去思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问题。郝教授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要从数量型发展转型成质量型发展,同时要用后工业化的思维来考虑我们现在的发展。
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杨继瑞教授表示,要积极探讨成渝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并指出我们要善于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特别在研究过程中要有传承有发展。
本次研讨会的宗旨是共同为贯彻落实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积极探索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